擺脫無效的力量訓練

關鍵是不要做到『力竭』
兆佑

兆佑

2025年2月26日 上午 2:44

預設類別


為什麼明明練得很努力,力量還是沒什麼突破?



在我將硬舉成績從200公斤提升到250公斤的路上。



我沒有練到力竭。

我也沒測過自己的1RM。



我的最佳表現出現在比賽當天。

舉起了我這輩子沒舉過的重量。



因為提升肌力的關鍵,從來就不是操爆自己,往死裡練。



「最有效的訓練從來就不是最累的訓練」



想要探討有效的訓練,要先了解一個關鍵字『RPE』



▋RPE是什麼?


RPE(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):自覺強度。



簡單來說:你覺得自己付出多少努力?



以重訓來說RPE 10是最高。

等於你付出100%的努力。

連再1下都做不了。



PRE 9也很努力,但你還可以再做1下。

RPE 8就是可以再做2下,以此類推。



所以PRE也可以用來理解:

你距離『力竭』還有多遠?



那我們都知道要增加肌肉,做到力竭或是接近力竭是必要的。



但是增加力量呢?

有需要把自己逼這麼死嗎?



我們直接來看研究怎麼說



▋科學證據


根據2024年發表的這篇綜合分析研究


研究人員分析了55篇研究,想要找出力竭程度於肌肉及力量增長之間的關係。



研究結果發現,當我們把負重這個因素調整後:



「RPE跟力量增長之間,沒有明顯的關係。」



這邊要注意一點:


在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,RPE比較高通常代表可以做比較重。



舉個例子:


『RPE 10 做5下』>『RPE 5 做5下』


因爲前者代表一個重量做5下就力竭。

後者是做10下才力竭。


當然前者的重量比較重。

所以只能做比較少下。



只要用一樣的重量訓練。

不管你有沒有做到接近力竭。

對增加力量的影響不大



三個重點:


  • 較大的重量可以增加更多力量。
  • RPE越高帶來更多的疲勞。
  • 更多的疲勞並沒有增加更多的力量。



▋故事還沒結束


這群研究人員還做了一項後續研究


他們找了一群有訓練的經驗的受試者分成四組


他們訓練的組數跟次數都相同,只有接近力竭的程度跟訓練的重量不同。



第一組:

每組做4-6下,RPE 4-6

也就是距離力竭還有4-6下


第二組:

每組做4-6下,RPE 7-9

也就是距離力竭還有1-3下



第三組:

每組做4-6下,RPE 7-9+

跟第二組類似,但是訓練的最後一組會做到力竭



第四組:

每組做4-6下,RPE 10

也就是每組都做到力竭



也就是說:


1.第四組人用的重量最重


2.第二組跟第三組人的重量排第2(但第三組人會做到力竭)


3.第一組人用的重量最輕



訓練課表主要項目是深蹲臥推


另外還有一些輔助動作:

肩推、側平舉、滑輪下拉、二頭彎舉、三頭屈伸。



這四組人的RPE調整只用在深蹲跟臥推這兩個動作。

其他的輔助動作都是RPE 8,也就是距離力竭2下。



研究人員透過測量槓鈴移動的速度來監測RRE的方式。



除了第一組人比預估的更輕(他們距離力竭還有8下)

另外三組人都跟預期的差不多。



看到這裡讓你猜一下:

這四組人誰的力量進步最多?



記住喔。



第一組人重量最輕。

沒有做到力竭,甚至離很遠。



第四組人做得最重。

而且做到力竭!



▋答案揭曉


  • 第一組跟第二組的表現最好


  • 第三組的進步反而比較慢


  • 第四組的疲勞程度是最高的



練最少,離力竭最遠的,反而力量是提升最多的



所以只要重量足夠,舉的次數不用太多,就能有效提升力量。



▋實際建議


最後關於這些研究結果,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:


要得到最大的力量增長,大部分的訓練,應該維持在RPE 5-8。

也就是還有2-5下才力竭。


訓練次數控制在4-6下


這樣的重量跟訓練量都足以刺激力量增長。

而且避免過度力竭影響身體的恢復。



不過我們也不是說,訓練到力竭是不好的。



有一些情況你練到力竭還是有利的:

像是不同的訓練週期。



假如你已經專注提升力量一陣子了,目前遇到一個小瓶頸

這時候不如試著轉換到肌肥大週期。



力竭對力量成長不是必要,但對於肌肉成長有幫助。



你可以在肌肥大週期多安排一些接近力竭的訓練。

幫助你長出更多肌肉。



更多的肌肉代表你的身體有一個更好基礎。

這時轉回去力量週期,你才能繼續突破提升最大肌力!



如果你有比健力比賽的打算:



在接近比賽的1-2週,做一些RPE比較高的訓練。

不過每組次數要更少,1-4下即可。



這可以提高神經跟肌肉適應。

幫助你的身體適應極限重量。



畢竟是為了比賽,比賽的目的是發揮潛力取得好成績。

所以在賽前1-2週可以逐步讓身體適應。



但賽前1週內可能就不建議這麼做。



這時候你要開始進行減量期(Taper)讓身體恢復。

然後在比賽當天好好發揮。



▋結論



有效提升力量的訓練法


1.重量足夠


2.不要做到接近力竭


3.RPE 5-8(每組保留2-5下)


4.每組4-6下


5.肌肥大週期可以做到接近力竭


6.比賽前可以加重並且增加RPE


文章標籤

# RPE# 力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