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工食物讓你變的更胖

每天默默多攝取508大卡!
兆佑

兆佑

2025年3月11日 上午 2:59

預設類別

你有沒有聽過IIFYM

全文是:If It Fits Your Macros

IIFYM的意思是

只要你吃下去的食物

符合你設定的三大營養素比例

(碳水化合物、蛋白質、脂肪)

你其實吃什麼食物都沒關係

因為一般來說
三大營養素才有熱量

所以只要熱量符合你設定的量

那食物的來源其實是不用太在意的

特別是針對那些需要控制體重的人

這個說法聽起來還真有道理

對吧...?

但加工食物還真好吃!

這篇研究就在談討這件事

研究方法是這樣的

受試者:

  • 20個健康成年人(10名男性、10名女性)
  • 平均年齡24~38歲
  • 住在研究機構裡,確保飲食內容跟數據的準確性

研究設計:

  • 受試者分成兩組
  • 一組人先吃超級加工食物,另一組吃未加工食物
  • 連續進行14天
  • 然後兩組人交換飲食內容
  • 交換飲食中間會間隔14天來消除前一階段的影響
  • 兩種飲食的營養素比例相同:48%碳水化合物、35%脂肪、17%蛋白質
  • 每餐都會提供足量的食物讓受試者自由進食,不受限份量

飲食內容:

  • 超級加工食物:例如麵包、熱狗、薯條
  • 未加工食物:例如水果、蔬菜、瘦肉、糙米

測試內容:

  • 每日熱量攝取量
  • 體重變化
  • 能量消耗
  • 食慾等級
  • 血液檢查:血糖、胰島素、血脂

研究環境:

  • 受試者住在病房內,禁止食用外食
  • 每天都提供同樣的進食時間
  • 受試者每天的運動被控制,但允許輕度的活動(散步)

測試的結果

相信聰明的你應該已經知道了

  • 在吃加工食物的期間,受試者平均多吃508大卡
  • 攝取加工食物後14天,平均體重增加0.9公斤
  • 攝取未加工食物後14天,平均體重減少0.9公斤

簡單來說

讓你在自由選擇份量的狀況下

就算三大營養素比例控制好

你還是會不自覺吃下更多熱量

自然也導致更多的體重增加

蛋白質槓桿理論

這是一個假說

蛋白質槓桿理論認為

1.蛋白質是優先滿足的營養需求

人體對蛋白質的攝取

有一個特定的目標或閾值

通常是每日總熱量的百分比,例如15-25%

這是由演化決定的

因為蛋白質是肌肉修復、生長和代謝功能必需的營養素

2.食慾會被蛋白質攝取量影響

如果飲食中的蛋白質比例不足

人們會傾向於繼續進食

直到達到這個蛋白質目標為止

即使這會讓你攝取過多的總熱量

主要來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

3.槓桿效應

當飲食中蛋白質含量被稀釋

例如由高碳水化合物和高脂肪的加工食品

這種“槓桿”作用會導致過量進食

因為需要攝取更多的食物才能滿足蛋白質需求

簡單來說

蛋白質槓桿理論假設

低蛋白質飲食會“槓桿”或放大攝取的總熱量

因為人們會不自覺增加食物攝取量來滿足蛋白質需求

現實生活中的影響

這個研究是在實驗室進行的

每份餐點都被設計的好好的

假如今天我們是在現實世界中

可以自由的選擇你要吃什麼食物

你覺得會發生什麼事?

假如是一個信奉IIFYM的人

我可以想像他開開心心去速食店點一個套餐

看著加購選單心想

不然再來份雞塊好了

反正我的營養比例都有算好

▋我們該問新的問題了

當我們在談論減脂

或是減重等議題的時候

面對的人一直不只是健身、健美族群

還有肥胖跟健康相關的人

看完這些研究

或許我們該思考的不是飲食方法

也不是營養比例

而更應該關注心理層面跟環境問題

  • 面對加工食品的心態?
  • 如何鼓勵大家選擇天然的食物?
  • 教育大家辨別加工食物?
  • 是不是生活環境會大量接觸到加工食物?

我想這個是下一階段更應該關注的問題